黄网免费永久网站观看_久久精品中文骚妇内射AV_校园上课H爽文_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北京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时间: 2016-04-16信息来源:王红霞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随着北京市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交通拥堵、景区超载、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病”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阻滞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全面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对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经验,对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北京的城市规划、交通疏导、资源配置、人口管理、政策制定等政府管理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智慧城市;政府管理;大数据;电子政务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1729);北京市教委2014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M201411626006);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5教育教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Y201501);北京社科联2015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编号:2015SKL029)。
        收稿日期:2015-07-31  修回日期:2015-09-21
 
        一、引言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它以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型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技术集成、高端发展、综合应用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为城市规划、建设、调控、预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这一概念以来,国外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筹划与尝试,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示范性工程。中国已有北京、上海、无锡、宁波、广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等近百个地区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也已被列为中国“十三五”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正在快速赶超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随着人口的增长、机动车辆的加、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上涨,北京的交通、旅游、安防等方面的负荷也在急剧增加。社会各界以及政府部门等都对北京的城市住房规划、城市交通管理、城市旅游数据分析、城市人口流量统计、城市安全防范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北京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之一,相对于农村的农田聚集、农业耕作、人口稀疏而言,城市则以工业生产为主,且人口密集,一般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商业区等,并且具有行政区域管辖功能。中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更加成熟、更加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更高级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城市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的 阶段都会遇到问题,城市也不例外。目前,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对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所面临的各种棘手问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期望利用新兴技术和管理能力创建宽带泛在、智能融合、协同创新的高级智能城市新形态,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核心是“Smart”,强调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一理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IBM对智慧城市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市民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幸福的生活,最终促进城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智慧城市”的内涵很广泛,至少包括三大网络[1]:一是物质网络,以物联网为代表;二是信息网络,以“云计算”为代表;三是能量网络,以“智能电网”为代表。“智慧城市”的关键包括对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的高度集成,其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城市及城镇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政府管理、企业运营、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利用国家公用信息网络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一个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应用,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且准确的服务。狭义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进行城市管理和服务。而广义的智慧城市建设则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最重要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即网络与通信基础设施;二是“软件”,即数据基础设施。它们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对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北京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已很完善成熟,因此需要重点建设数据基础设施。而目前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恰是某些项目没有数据或没有准确的数据,这就使得智慧城市某些领域的建设工作缺乏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三、智慧城市的特征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排除城市发展障碍,提高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同目标,智慧城市的理念因此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感知、通信网络、数据活化等各种信息通信技术,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使市民生活更加美好,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竞争力。信息通信技术仅是一种手段,改善城市运行管理、提高公众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真正目标。智慧城市具有包括全面感知、科学控制、广泛联通、深度应用、充分整合、灵活互动等在内的重要特征[2]
 
        (一)信息的全面感知
 
        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城市全方位的监测和各方面的感知。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证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通过把各种终端设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多种信息元数据,包括行业运行数据、上下文感知数据、服务过程数据和用户特征数据,形成大数据资源。
 
        (二)宽带泛在、海量数据
 
        当今有线宽带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的应用提供了最基础的硬件保证。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系统,极大地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数据获取、信息融合、及时反馈的实时智能服务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如下几类海量数据[2]:①具备PB级的多部门、多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②实现海量数据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③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
 
        (三)智能信息融合管理
 
        现代新型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复杂的开放系统,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通过人类的参与和主导,大大提升智慧城市的系统决策支持能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推动实现智能融合,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的智能行业应用,建立面向用户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公共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普适、智能的应用与服务,形成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进一步彰显“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力量。
 
        (四)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和工业4.0的下一代创新技术重新塑造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民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民众的个人需求出发,并通过微博、微信、QQ等各种网络工具和媒体提升用户参与度,凝聚公众智慧,不断完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经济新常态,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当地政府,与此同时,电信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也都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要避免将北京“智慧城市”建成普通意义上的“信息化城市”。从整 体上看,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内外大城市进展相似, 同样处在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提升的建设阶段,依照 顶层设计、逐项展开进行。政府及时出台信息政策作为 长期有效指导,以防止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现象的发 生。北京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2011—2015)》,以专项规划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专项部署实施;并在201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对智慧城市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层次分明、抽丝剥茧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各项工作开展[3]。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和微观应用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在宏观理论方面,主要是关于智慧城市阐释的研究。国内外相关专家或研究组织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城市进行定义阐释,但其核心内容基本包括网络、信息、生活及服务等几个方面。单志广等[4]提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性学科,相关工作涉及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数据科学与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吴胜武[5]在《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一书中将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应用领域分为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物流等十个。杨冰之[6]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梳理后,把当前关于智慧城市的阐述分为“技术论”“应用论”和“系统论”三类。吴余龙等[7]则根据提出概念的人员的职业,将其对智慧城市概念的阐述分为企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两类。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涵解析,目前不同的群体从不同的评价标准及不同的战略意义等各种角度出发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解读,因此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期望在未来智慧城市的探索发展中这些定义逐步走向趋同与融合。
 
        第二,在微观应用方面,主要是关于智慧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化、交通信息化、信息资源共享及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由于缺乏基础数据信息,目前北京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大都是针对某个方面的研究;另外,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相关的精确智慧项目还没有完全成熟,部分仍停留在“信息化”的层面。成思危先生在2012年初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提出了智慧城市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十六字方针,强调了智慧城市科学、冷静、务实发展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跟风搬弄与追求浮华名词而无实质内涵;既要强调学习国外经验、共赢合作,更要强调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思考与创新,防止不合理地过度依赖跨国公司来建设中国智慧城市[8]
 
        就现有的研究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亟待深化:第一,对“智慧城市”认识的转变。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初期阶段,有些人简单地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是数字城市,这样的说法是不完整的。信息可以包括很宽的范围和内容,例如新闻、消息等,而数字或数据则是一种可量化的信息,它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实际上,智慧城市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的信息化,而是城市信息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更高的发展阶段。一个城市,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电话打、有网络通,可以说这个城市看起来已经信息化了,但实际上以上几个方面只是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更实质性的则是支持智慧的数据。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为前提的。但技术越先进、应用越广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城市越智慧,就像一个人可能拥有许多知识但不一定具有智慧一样,因此判断一个城市的智慧水平不能单纯地只看其技术设施的先进程度。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是实现智慧城市的物质载体,但信息化工程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建设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创新机制,调动与激发整个城市的创造能力,是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二,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纽约一家网站的首页写道“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都诞生在河边,河流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和交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条数据的河流,来滋养信息经济的发展”。这句标语艺术性地指出了数据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数据是实现对社会信息不断深度挖掘、创造性地应用和创新的根本。何廷润指出,在基础体系架构研究中,多是以智慧城市实现的功能为中心,相对忽略了智慧城市数据及信息的特征和作用,缺乏智慧城市在数据生成、交互、挖掘与融合等环境中的基础架构分析;数据生成、交互、挖掘与融合,是智慧城市存在的基本元素之一。[9]
 
        目前,有些项目由于缺乏精确数据,还停留在狭义、较具体层面的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上。而数据恰是政府各部门进行更有效工作的基石,是社会各界进行自组织活动的凭据,是城市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的保障。例如,对城市的人口数量、分布、流动性等要素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以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资源配备、外来人口疏导、突发事件预案、安防体系建设等政府管理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五、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对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指出,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发展基础良好;二是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健全;三是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为北京市提供了发展平台;四是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目前,“智慧北京”建设已经在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共用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0]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北京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基于对智慧城市建设的 理论研究和相关城市的实践调查,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开放数据、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显示,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某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期望过高,很多项目未经统一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就仓促上马,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脱节,导致项目难以实质落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北京是一座世界级的大都市,地域广,市民多,因此应按照重点领域、区县和部门分层开展,通过顶层设计梳理各区县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了解信息化发展需求;基于各区县、社区、街道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对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制定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确保各个智慧城市项目的有效可行。
 
        (二)全面开放数据
 
        徐子沛在《大数据》[11]一书中,以美国的数据管理发展历程作为主体,讲述了美国在数据方面的立法、数据可视化的发展方向和数据管理面临的困局等,并结合美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历史,介绍了美国数据开放和管理的各方博弈过程和成功经验。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开放,这对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作用非常明显,建设全面开放的数据平台迫在眉睫。把数据放在开放平台上,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并能进行深度挖掘,使孤立的数据变成相互关联的有用信息,更多有效信息的传播将使社会更加高效、智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握促进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本质要求,建立和完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和共享机制;要有序推动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放,深化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新型服务,推动信息和知识向产品、服务资产和效益转化。[12]只有开放才能融合,因为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里,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13]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在大量开放数据的基础上必将全面铺开。
 
        (三)保障信息安全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各行各业各类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汇总并充分共享。数据开放共享在为各个智慧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信息安全的风险隐患。因此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优化信息安全组织和队伍,充分考虑可能受到的意外干扰或有意攻击等因素,查找智慧城市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寻求解决对应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案,实现对信息安全的全方位管理和多领域应用。以信息安全制度作保障,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作为支撑,例如完善信息安全加固和容灾备灾系统,从而保证城市信息的安全可靠。
 
        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把法律法规看作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屏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越来越多元化,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抱着不同的目的来看待某一现象,因此会有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单从技术层面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通常只能暂时解决表面问题,而无法从长远和全面的角度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限制。只有运用法律的强制性、普遍性等特征才能保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市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安全保障。
 
        (四)重视人才培养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种高端的技术与产品日新月异,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必不可少。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可以利用相关有利政策在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12]在人才政策方面,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生活办公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鼓励政策;在教育培训方面,着力建设以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平台,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产学研一条龙人才培养;在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创业产业园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研发资金支持、合理政策保障、优秀成果转化等支撑服务。如此,北京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与公司的聚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种“聚集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城市在原有或者新型产业链条上的位置,这也是竞争力较为直接的体现。[14]北京应不断发挥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院校合作的优势,发挥高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政策、环境和人文优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六、结语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日益成熟,人们对城市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作为中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智慧程度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能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调控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外延和特征;对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预测。期望随着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建筑稠密、交通阻塞、景区超载、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病”,并及时有效地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潮流。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信息界, 2011(2): 28-32.
        [2]陆伟良,周海新,陆侃. 感知智慧城市概论——智慧城市学习体会[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2(6): 28-36.
        [3]张少彤,王芳,王理达. 智慧城市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电子政务, 2013(4): 2-9.
        [4]王静远,李超,熊璋,等. 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2): 239-259.
        [5]吴胜武,闫国庆.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杨冰之,郑爱军. 智慧城市发展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7]吴余龙,艾浩军. 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陈如明. 智慧城市定义与内涵解析[J].  移动通信, 2013(4): 5-9.
        [9]何廷润.  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信息体系架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4): 13-17.
        [10]尚进. 浅析“首”之优势与挑战建北京特色智慧城市——专访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N].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2013-12-04.
        [11]徐子沛. 大数据[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2]单志广.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与推进策略[C]. 第18届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3.
        [13]马化腾.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14]王广斌,崔庆宏. 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内容、问题及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7): 123-128.
 
        作者简介:王红霞(1979—),女,新疆昌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