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免费永久网站观看_久久精品中文骚妇内射AV_校园上课H爽文_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着力提升软实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赴南宁市专题调研组 作者:admin 责编:

 ——南宁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由于种种原因,南宁工业比不上柳州,农业比不上玉林,旅游比不上桂林,资源比不上百色、河池,这么多年来既没有国家大项目投入,也没有外来大型工业项目落户,但是目前南宁以占全区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接近全区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约占全区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南宁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总量由2005年的723.4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492.4亿元,四年翻一番。发展速度快于昆明、贵阳等西南地区省会城市。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7.5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31.37亿元,增长5.16倍,年均增长22.39%,高于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上半年突破150亿大关,超过了2007年全年总和,全年有望突破300亿元。2009年,南宁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19.38%、60.91%;财政收入分别占23.93%、69.61%;

南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55∶31.96∶51.49调整为2009年的14.15∶35.35∶50.5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11.3%、36.9%和51.8%调整为2009年的4.6%、40.5%和54.9%。

此外,南宁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将南宁综合竞争力名次上升速度列入全球前十名。

南宁上述成就关键得益于南宁历届班子坚持硬软实力同时抓,以硬带软,以软促硬,相辅相成,均衡提升,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功能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南宁具体做法为: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机制活力

多年来,在软实力建设中南宁市坚持把改革立市、改革兴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主线。

抓大放小,放开搞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宁市就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资产重组。1996年南宁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1997年南宁市比全国机构改革提前7年撤消了一批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减少了“婆婆”,并先后制定了18个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企业间兼并联合,采取公司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分立重组、出售等多种形式,将国有中小企业全面放开搞活。到2001年底,全市1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0%以上已改制放开,重组之后一批大集团如南糖、南化、南宁百货集团成功上市。

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工业发展的竞争中,南宁市采取“以多胜少”、“积小胜大”的发展策略,在大企业少,大项目少的现状下,大力发展亿元企业,在政府贴息贷款等多种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目前南宁工业总量虽不及柳州,但2009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24家,比2001年的27家增加197家,排在全区第一,实现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0.7%。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亿元企业的发展对带动社会民间投资,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南宁成立了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统一“接管”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仅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国有资产“部门化”等问题,而且将以往静态的非经营性资产变成了有巨大增值潜力的经营性资产。目前,威宁公司拥有总资产40多亿。南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南宁模式”的专题研讨会上评价为“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荣获“2003-2004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优秀奖”。

(二)打造绿城品牌,增强南宁形象吸引力

在城市建设中南宁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绿城”目标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南宁。

重视城市绿化。十多年来南宁城市规模成倍扩大,人口激增,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7.81%和12.47平方米,居于全国前列。如今的南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

加强环境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产业升级保护环境。据统计,南宁市2007年至2009年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127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如南宁糖业坚持发展与治污并重,在全区糖业第一个走出了种蔗-制糖-造纸-酒精-有机肥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通过全面的综合利用,基本实现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现在,综合利用方面的产值已占南糖全部产值的1/3;重视城市污染治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宁就开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前南宁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0.04%,领先全区。2009年南宁市环境空气优良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昆明和海口,邕江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高水平。生态环境的保护,给南宁带来蓝天碧水良好的城市环境。

大力推进水城建设。南宁市不仅要给世人展示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还要把18条内河打造成为“舞动的城市飘带”,水城建设将与绿城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南宁市生态环保和谐家园更美好的目标。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强社会凝聚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南宁打造的又一个亮丽名片。1995年,南宁市通过“创三城”(卫生城、文明城和双拥城)打造精神文明品牌,从“三个一”开始,即抓好摊前一个桶(垃圾桶)、街头一个岗(交通岗)、路上一辆车(出租车),进而拓展到“五个进”,即文明新风进社区、优质服务进网络、群众文化进广场、园林绿化进街道、环保行动进家庭,现在已上升到“五个绿”,即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通道、培育绿城文化、造就绿城文明。2008年南宁大力开展“能帮就帮”精神文明活动,使之成为了南宁城市精神的特质、联系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些活动,既培育了全体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大大增强了全市社会凝聚力。

经过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2008年南宁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同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两个称号的,全国只有三个城市,南宁是其中之一。现在南宁政通人和、奋发向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

加快政府从“无限型”向“有限型”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这是南宁市多年努力奋斗的目标。

大力推行政企分开。从1995年起即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工业系统内部组建了南宁市国有资产工业投资公司,并在广西率先建立起“国有资产经营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去掉了婆婆的桎梏,自主权更大了,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得到了更好的加强和监督。

大力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2001年成立市行政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及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2001年前,南宁市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047项,2002年至2009年共废止了882项。2001年开办审批大厅,变分散办理为集中统一办理,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变多级审批为最多两级审批,变部门内部操作为透明公开服务。同时,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建设,建立了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大力开展政府诚信建设。这些年来,为支持城市建设,南宁市政府通过财政投融资,向银行贷款和多渠道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至今无一笔逾期贷款。政府带头重信誉,守信用,大大提升了政府形象,维护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推进多区域开放合作,增强区域影响力

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户南宁。南宁市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多区域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东盟外贸高速增长。南宁市对东盟进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1.09亿美元,大幅增加到2008年的3.9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11.8%上升到2008年的28.7%,成为南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给双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将推动这一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更上一个台阶。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889个,合同引进资金84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1.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呈高速增长的势头。外商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0.78亿美元大幅上升到2008年的2.25亿美元,4年增长了3倍。

保税物流园加速推进。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宁保税物流园,南宁市真抓实干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并通过国家验收,开始封关运作,实现了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货物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他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及港口的“区港联动”,目前保税区物流园的招商引资进展十分顺利,11家企业进驻运营。

经济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南宁市各个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广西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开发区,如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总产值由2006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4.52亿元,年均增长54%,预计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400亿。

(六)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南宁市把民生视为建设广西的首善之区、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提供充分就业,改善和保障民生。近几年南宁市特别注重困难群体就业,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取得了两个“率先”的良好成效:一是率先在全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南宁市从2005年开始探索建立“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全市累计创建了296个充分就业社区,通过创建活动实施动态管理,2003年以来全市共消除“零就业家庭”2500多户,2007年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南宁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走在了全区前列。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开通就业援助呼叫系统,2008年3月,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就业援助呼叫系统,标志着南宁市就业援助进入了长效管理新阶段,只要就业困难人员拨通专线电话,三个工作日内即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实现就业。这一系统开通以来,共帮助1430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南宁市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首位,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对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扶持等八个方面的政策。当年,帮助25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就业和就地创业。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逐年提高,从2001年的1.36亿元到2009年的25.58亿元,累计81.39亿元,年均递增44.31%,超过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比例。

(七)推进科技强市、人才兴市和信息化带动战略,提升城市发展支撑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南宁于2006年提出用10至15年时间建设创新型城市。据南宁科技局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科技进步对南宁市经济贡献份额达到了53%左右,2009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是全区唯一突破千件专利的城市,当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3.6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42.68%。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南宁市一方面以人才小高地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载体,引进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培养本地迫切需要的各类人才。南宁市为吸引更多的人才,还大力推行户籍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只要是本科毕业就可以先落户后就业。截至2009年,南宁市各类人才总量75.5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3.48万人? 人才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南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打造数字化城市。南宁市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有效整合了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防震、防空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应急救助系统和资源,构建了全国首创的“统一接警、统一处警、联合行动、快速响应”的应急联动体制和应急联动机制。由此,2007年,南宁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

(八)打造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增强南宁文化的感召力

1999年以来,南宁市倾力组织、策划、实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节庆文化活动,从文化层面上大大地推动了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进程,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过十一年的打造已经成为全国十大著名的地方节庆活动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称号。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了大批人来到南宁和广西各地投资,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第一届民歌节期间,南宁经贸洽谈会签约仅为70亿元左右,十年后2009年“两会一节”期间,南宁市共签订内外资项目160个,项目总投资427亿元,引进资金418亿元;共签订商品(产品)购销合同800多份,合同金额151亿元。民歌节的效应已远远超出了南宁的范围,为广西和全国唱出一台经济大戏,2009年“两会一节”期间,贸易成交16.54亿元,国际合作64.4合作亿元,国内合作项目签约额618.45亿元。

南宁市通过软实力的提升促进硬实力的发展,实现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的聚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促进,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子,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创造优势,错位竞争,寻找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当前土地、环境、信贷等政策日益从紧,倒逼效应使传统的发展路子越来越难走。如果还按照老办法跟在别人后面追赶,差距不但不会缩小还会扩大。而通过错位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在自然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政务水平等软实力建设方面,可以创造优势,以特色制胜。南宁市从自身实际出发,把软实力作为硬实力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内在动力,走以软实力提升促进硬实力发展的道路,在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知识流等发展要素,带动了城建和旅游、会展、航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南宁市,软实力的提升为硬实力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两者互动、交融、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把发展软实力作为长期的主导战略

发展软实力是一种“潜绩”,非朝夕之功,需要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从短时间来看,软实力发展不像硬实力那样“显绩”。但软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一旦形成,就能够促进硬实力的发展,催化经济社会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宁市历届班子之间、同一届班子成员之间在认识上高度一致,把发展软实力作为长期的主导战略,在发展软实力上舍得投资,一年又一年坚持抓、接力抓,一抓到底,才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导向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新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证。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城15年来,抓住绿色发展不放松、不动摇,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打造绿城南宁这张名片。以“绿”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成为一种政策、理念和行动的导向影响着南宁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

(四)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并将文化软实力很好地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保障。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其文化建设的成功之作,南宁市借助民歌节的影响力同期举办经贸洽谈会,打造了一个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不少人是通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认识南宁、热爱南宁、投资南宁,民歌节带来了数倍于其投入本身的倍增效应。

(五)把改革创新作为激活“后发优势”的手段

南宁市坚持改革立市,实施了多方面的体制改革,在政务领域进行的改革创新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执行力,增强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南宁经验告诉我们,“后发优势源于改革先行”,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南宁市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打破条条框框,走改革创新之路,所形成的先进的改革思维、改革理念、改革措施已成为城市的重要软实力。

(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南宁市通过创建绿城、全国文明城、建设宜居城市等载体,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发展新机制;通过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开展诚信建设,弘扬“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形成了南宁市开放包容、诚信友善的市民文化;通过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建立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南宁市成为一座拥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城市,在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向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靠近。

(调研组组长:林国强、彭钊;成员:钟学荣、黎梅松、庞隆昌、郑盛丰、李银雁、童政、李建平、覃凤珍、庞辛、廖德文)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