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免费永久网站观看_久久精品中文骚妇内射AV_校园上课H爽文_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发展说来说去还是要搞工业”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发展的问题,说来说去,还是要搞工业。”最近,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多次强调工业的重要性。

  对于合肥这样的一个处于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孙金龙有着清晰的逻辑链条: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地方财政才能更加充盈。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21世纪》:据我们了解,你在很多大会上,都会严厉要求政府有关人员做好企业的服务配套工作,争取企业早日开工。初衷是什么?

  孙金龙: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让企业早开工,我们才能早赚钱。企业如印钞机,让企业早开工,企业能赚钱,我们才能早赚钱。

  我们可以算个账,企业一开工,就等于给政府和合肥市民赚钱,哪怕是一毛钱,都是咱合肥百姓的。小项目印的是一毛两毛,大企业则是印的一块两块,以后说不定是 50块或100块。企业发展了,还能解决更多市民就业,市民有岗可上,就有了收入,“三产”因此也就发展起来,比如格力空调,去年产销400多万台套,今年更多,除了缴税,仅仅格力主厂目前已解决9000多人就业问题,未来随着规模继续扩大,将能容纳2万多人就业。

  没有二产三产的需求就不会旺盛。没有二产,老百姓就没有收入。通过产业来创造就业,通过就业来促进消费。这样,通过产业带动了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你比如合肥火车站的客运吞吐量就一直在增加,增长率在华东一直排第一。

  《21世纪》:合肥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来实现?

  孙金龙:我们初步考虑,到2015年GDP总量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900亿元;同时,城区的人口规模突破400万。围绕这一目标,首先将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基础,以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进而实现城市现代化。

  培育八大支柱产业

  《21世纪》:合肥这几年工业增长迅猛。总体的产业布局是如何安排的?

  孙金龙: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在省会城市中,总量从17位规模以上增加值上升到第13位。

  我们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比较好的,全国有影响的产业。

  第一个是家电产业。“十一五”这五年是合肥家电产业极具快速发展的五年。2005年的时候,家电、空调等家电业的四大件是1000万出头,今年达到4500 万台,翻了几番,从去年开始,规模居全国第一。我们计划到2015年,达到1.2亿台套。这会成为合肥第一个超千亿的产业。

  第二个是汽车,包括江淮、安凯、昌河汽车等,到今年年末能达到60万到70万辆,到2015年,达到250万辆。

  第三个是工程技术,如日立挖掘机、合力叉车等。

  第四个是液晶等产业。京东方明年三条线全部建成,日立PDP项目等也进展顺利,现在日立已经试产了。

  我们的工业投资以前占到1/6,现在达到25%,今年估计能达到30%。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从641户增加到1761户,其中产值超100亿的企业从1户增加到7户,其中还有超200亿元的,包括美的、江淮汽车,初步形成了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八大支柱产业。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牺牲环境。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不接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而且,我们逐步关闭了一些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的一些老污染工厂。

  我们要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0户,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以上。

  搞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21世纪》:我们看到,合肥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框架拉得很大。就一个城市的规划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什么?

  孙金龙:规划要先行,并要在了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状的前提下进行规划,不仅是满足当前,也是满足后代的需求。

  我们过去的规划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我们当时修长江路,当时想修50米宽,很多人觉得太宽了,说50米从这边走到那边都很远,最后修了25米宽,当时很难想象现在有这么多车。

  后来车堵,现在怎么办?拆房子或修高架?但老城区不能搞高架,所以只能拆房子,4公里的长江路拆了不少面积的房子,一个月内拆完。

  我们修这条路花了10个亿,是合肥市最贵的路,因为拆迁安置花了8.5亿元,这还是在老百姓支持的前提下完成的。

  这次省委省政府提出合肥不仅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同时要向着区域性特大型城市迈进。对于政府而言,规划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未来会有很多人口涌入,因此城市建设一定要适应城市化发展规律。

  《21世纪》:合肥一边在大力建设滨湖新城,一边又在大规模的搞老城区拆迁,这两者的发展如何协调?在财力支持上如何分配?

  孙金龙:从200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为时一年多的“大拆违”,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38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零补偿、零事故、零冲突”,当时被国家建设部誉为“合肥模式”。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适宜产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2006年11月启动了滨湖新区建设,通过市场化融资,累计完成投资393. 47亿元,建成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

  新区开发带来的土地出让收入除了用于自身道路建设,有1/3用于支持老城区改造;这几年市本级累计投入老城区改造的资金占市本级“大建设”投入的90%。

  在民生上我们也同样舍得投入。近些年来,合肥市市本级年度教育投入从6.8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年均增长13.54%,累计新建迁建54所中小学校(超过“九五”、“十五”时期的总和),合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在绿化和治污这块,近三年累计投入54.23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总投资2倍多,在流入巢湖河流沿线埋设截污管网1200多公里(相当于过去16年总和),综合治理河道总长112.65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今年达到95%。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