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免费永久网站观看_久久精品中文骚妇内射AV_校园上课H爽文_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时间: 2015-09-06信息来源: 周溪召 陈箭 梁亮亮  作者:wyg_admin 责编:

 摘要: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升。随着世界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涌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日益凸显。近年来,上海市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重点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但同时存在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海洋发展区域协作体系和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深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洋功能区域布局;实现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航运金融,海洋科技,上海

  海洋经济是人类在对海洋深入认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产生的生产活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世界海洋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必须正视海洋经济起步较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本文立足于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海洋产业产值迅速提升。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为1100亿美元,2009年则攀升至49000亿美元[1]。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1%快速提升至8%。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洋经济总量迅速提升,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海洋产业门类不断丰富,海洋开发日趋精细化;三是高端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海洋新兴产业快速涌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凸显

  当今世界海洋经济由主要依靠渔业逐步向“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转变,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在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产业等第二产业快速崛起,滨海旅游、海洋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三)海洋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亚太地区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世界海洋产业发展重心正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国家海洋产业占世界海洋产业比重逐步提升。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集装箱港口的主要集聚区。2013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20大港口中有13个位于亚太地区,而在1979年入围世界前25位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的亚太港口只有7个[2]。这种飞跃式发展足以说明亚太地区正在世界海洋经济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四)海洋生态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3]。不断爆发的海洋生态灾难和环境事故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倡导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通过采取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分海洋功能区、实行休渔期管理、进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等措施,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上海海洋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快步提升。2012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58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9%,年均增长6.5%,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76亿吨,同比增长5.5%,上海集装箱吞吐量336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全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5]

  (二)重点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具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基础,拥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金融服务等海洋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二五”以来,海洋第三产业在上海海洋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上海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63.5%,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上海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中,航运金融服务异军突起,航运金融服务机构在沪集聚,航运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航运衍生品交易探索快速发展。

  (三)海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上海在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治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建立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等海洋科技创新平台[6]。在海底观测、深海钻探、海上风电、液化天然气船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多年的技术积累,上海的海洋水产养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上海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上海海洋产业主要以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滨海旅游为主,而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海洋金融服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文化创意等高端海洋服务业尚处于培育阶段。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产业波动性较大。

  (二)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

  上海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上海涉海科研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相对完备的科研产业链条还没形成,产学研顺畅的合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业务支撑体系尚未形成。

  (三)海洋发展区域协作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上海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还不尽合理,结构性问题和同质化竞争问题相对突出。以港口为例,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功能需求的增加,上海港口码头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显。一方面集装箱干、支泊位的配比失衡,带来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滚装、重大件等类型码头的配置不足,引发功能配置的结构性问题。此外,由于岸线使用缺乏退出机制,致使岸线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四)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支撑和保障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产业领导管理体系不健全,出现多头领导现象;二是全市范围内缺少战略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三是海洋产业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四是海洋法治建设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加强。

四、对策建议

  (一)深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一,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上海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海洋资源勘探、测绘和开发可行性论证,进一步提高上海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依托上海强大的科研优势和制造优势,积极参与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深海大洋和极地资源开发,拓展上海海洋资源空间,提高全球海洋资源开发控制能力。

  第二,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以资源消耗及简单利用为特点的传统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方式,向远洋捕捞、苗种繁育、休闲渔业、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交易转变。

  第三,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在巩固提升传统上海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制造、海洋风电和潮汐能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海洋矿产开采、海洋新材料、海洋节能环保、邮轮游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海洋观测计量精密仪器制造等海洋先进制造业。

  第四,积极扶持海洋服务业发展。发挥上海综合优势,培育国际物流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航运保险、船舶融资租赁、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服务、海洋中介服务、海洋会展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不断提升海洋服务业比重,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洋功能区域布局

  第一,推动上海港口基础设施和港口功能向深水化、专业化、集成化、信息化转变,建设港城融合型、管理智能型、资源节约型、低碳绿色型的现代化国际化港口。推进杭州湾、洋山港、长江口航道和内河航道整治和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

  第二,加快临港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推动临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外高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集聚区,加快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第三,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建设[7],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长三角国际邮轮组合母港和中国邮轮门户港。

  (三)实现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开放水平

  第一,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开放和政策红利,适时修订和调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渔业、海洋石油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海砂开采、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船舶制造和设计修理、游艇制造、国际海上运输、国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等海洋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加大政策聚焦、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吸引国际船舶运输、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央企总部集聚,积极争取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亚洲船级社协会常设秘书处、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国家集装箱运价备案中心、新华国际航运研究院等国际机构和功能性平台落户上海,支持境外国际邮轮公司在沪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积极打造便利的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

  第三,推动上海有条件的涉海企业加快“走出去”,通过境外投资、兼并收购、合作开发、跨境经营等方式,参与国际海洋产业竞争合作和全球海洋事务治理,不断扩大上海海洋业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区域海洋经济协作,促进江海联动协同发展

  第一,抓住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启动的有利契机,加快上海与长江流域省市合作,扩大上海经济和资源腹地,打通从长江到海洋的江海大通道,提高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

  第二,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强沿江港口分工协作,增强江海、海陆、海空多式联运能力,发展水水、水路、铁水中转业务,培育内河集装箱市场,加快内陆无水港建设。

  第三,深化上海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合作,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区位、科技、金融、开放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上海海洋服务长江流域、服务沿海、服务全国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46-52.

[2]胡振宇.中国海洋经济的国际地位——四大产业比较[EB/OL].http://qkzz.net/article/0148388d-671a-46a0-999d-4fb9d2cfd338_3.htm2013-02-20.

[3]向云波.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徐长乐,朱元秀.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J].科学(上海),2011(1):21-25.

[5]杨珍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领跑”全球[EB/OL].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4-01/17/content_3_1.htm2014-01-17.

[6]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ai655694.ht-ml.2012-09-05.

[7]刘杨.中国油轮市场:增长迅猛外企垄断[J].中国经济周刊,2013(37):68-69.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